Info: Home | Photo Gallery | Publications | Contact Us

Film Festival as a Must-Go

和大家扯“电影节研究”,有人好奇,有人不屑一顾,这很正常;没有必要为这个分支学科涕泪交零地辩护。对于我为什么要去电影节,很多人包括我的日本同事其实不是很清楚在鹿特丹呆十天左右意义何在;或许我平时没有苦大仇深学习和研究的姿态令人们觉得我(再)去欧洲动机不纯(有没有想过我天资聪颖?)。固然我是想过认识新的小哥哥探讨电影把臂同游之类,但这不是影展本身于我的意义所在。似乎很多人对参加影展和跑那么远参加影展有一定程度的误解;对我来说,影展是研究(工作)的一部分,某程度上说比我天天去研究所还累;此外,影展给大众的印象似乎就是观光和吃喝;是旅行的一种借口。拜托啊兄弟,冬天的荷兰凡是人,头都要被风吹掉了,你观屁个光啊。

不过基于过往三届的经验,简单罗列一下。首先为什么一定要去。如果要保持对亚洲新电影的认识不凹凸,很直接而貌似简单的做法就是多看片;在不能够及时通过盗版等间接途径得到片源的情况下,最直接的办法是去电影节;在时间和金钱都有限但并非完全不可能的情况下,除了国内的民间影展,或可以考虑去釜山,以及鹿特丹。固然我参加这些影展,都有一个堂皇的理由“和研究有关”。(我信这个理由么?现在估算可能是有点小小怀疑的,因为的确为了自我辩解写这种冒傻气的文章了。)两影展后者和前者的关系不赘述,至少要明白的是,鹿特丹的竞赛单元和釜山新浪潮一样只选导演的第一部或第二部作品;而鹿特丹也十分喜欢来自“南方”的作品。如果不是以往鹿特丹,我不可能对亚洲的独立作品那么感兴趣。

其次,为什么要那么久(涉及每日安排)。减去从亚洲来回的时间,其实只有8天,而例如鹿特丹整体的大致期间是12天。影片群数量庞大,任何地球人都无法穷尽;只能甄选后根据优先性每天挑选3-5部(5是我的极限)观赏之。于我这样低端但尚算一心一意的影迷+研究者而言,在“看电影”为主要目的的前提下,几乎每天都会如此重复。在安排了访问的时候,看片数大概会略减。此外,还有相当时间用来书写、记录和交谈。不排除很小量的娱乐时间。在这样认真安排进行的时间内若完全穷尽自己想看的作品,已然满足。

最后,完全从个人的私心出发,我的确喜欢鹿特丹影展的人和工作环境。和网络电影节不同的是,如果你不亲自到达影展,不能浸淫在那种“正在进行中“的话,无法理解所谓场力何在。固然networking也是很重要的议题。作者、导演、选片人、影评人、观众、闲人⋯⋯若你看不到他们的脸,见不到他们的表情和眼神,不观察他们和影院的关联,不体会到城市或因影展而变得不同,或许就只能想象电影节不过是 “看看电影”和“顺便旅行”而不可能是更多。

另:从大阪跑到东京办签证,两趟夜间巴士,大使馆的唧唧歪歪,另加6100日元的签证费(托欧元贬值的福,几乎欧元和港币一样了!),你让我只待5天,说不过去吧???什么时候我国护照也能够去欧洲说去就去了,让我到了就走咱都没有异议。 以上です。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